
HASHKFK
BETHASH官方网站(访问: hash.cyou 领取999USDT)
天上不会掉馅儿饼,但确实偶尔会掉下来一些稀缺的陨石。陨石不常有但暴风雨常有,不能因为别人捡到了陨石,就以为天上掉馅儿饼了。这种彩票中奖的好事,大部分时候是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的,冒然冲出去,可能会被雷劈,也可能被陨石砸死。创业者的赚钱不二法则一定是创造有价值的“产品”,最后由“用户”来消费,整个生态中一定要有人“消费”。所谓的“消费”就是心甘情愿的主动付出金钱,获得产品和服务,但并不期待任何形式的“金钱回报”,投资和消费本身是有着不同的期许的。
现在的乱象主要不能怪投资人,因为投资人一向是逐利的天性,哪里有钱就去哪里。主要怪区块链ICO的创业者们,大部分创业者偷懒了,因为市场狂热的时候,私募来的太容易,就不想做公募了,但不做公募,真正的消费者怎么会知道你的产品和服务,更不会来“消费”你的产品和服务,没有人消费,在交易所就不会有买盘。而早期参与私募的投资人,他们没有消费者第一属性,手里的筹码只有一个目的,就是高点抛出获利走人。将来卖给谁呢?如果没人买,那就势必破发割肉走人了。这个时候留下的一地鸡毛还是需要创业者通过“公募”行为来解决。
腾讯的股票一直涨,不是因为马化腾自己做市拉盘(所谓的坐庄),而是因为大量的用户心甘情愿的花钱消费腾讯的游戏,贡献利润给腾讯。坐庄的唯一目的是割韭菜,这是万万不可的。出来混,总是要还的。如果想要你的Token在长线看来一直涨,唯一的核心手段就是开发出白皮书描述的产品,消费者真的花钱来用你的产品,消耗你的Token(Token回到基金会或者BVI公司账户),就像Ether这类公有链的Coin,都是GAS会被消耗掉。要把你预售出去的Token赚回来,这是基本目标。
我们都知道开发产品需要周期,短时间内产品没上线,但你的Token已经在交易所交易了,该如何维护你的币值?这个时候只能靠“向潜在用户贩卖梦想”了,说到底就是营销前置,让大量的用户提前买单,不断地来形成买盘。这个过程是一个系列的营销推广,结合产品的每一次Milestone。所以很多ICO项目每周都要在Telegram和Beechat或者社交媒体公布自己的开发进展,任何好消息都要第一时间放出来让社区知道,让消费者看到,让他们一方面坚定信心持有Token不抛,另外让更多的人看好并买入或者加仓,持续创造买盘。
如果创始团队营销能力就是很差或者产品开发需要较长周期,公募效果不理想或者持续不了那么久,怎么办?这个时候,我想就有必要引入做市商帮忙了,这是有成本和代价的,但也是不得已的。做市商一方面提供流动性,另一方面也要护盘。如果私募太多,每个投资机构手里筹码太集中,基本上是无法护盘的,除非都锁币,但是锁币也终有解锁的一天,这些私募机构终究是要获利走人的。如果不是卖给大量的真实用户,那就只能是卖回给团队了。这样来看,早期的私募就真的成了高利贷。除非你任期跌破发行价,在这种情况下,当年这些挤破脑袋要你给额度,要投你的私募投资机构未必会给你好眼色看。试想一下,你能承受得了吗?
很多交易所对申请上架的Token也有一些硬性要求,比如Telegram群要有2万人,这都是看社区规模和成熟度的指标。10倍超额认购代表着营销前置做的比较合格,能为二级市场积累足够大的买盘,能够掩护早期的天使投资人获利撤退,也预防了筹码过于集中在少数私募手上,将来他们抛售的时候都是实实在在的砸盘。如果筹码及其分散,也就避免了被人砸盘的可能性,分散在全球的潜在消费者联合起来砸盘是很难的,除非公司真的出现了重大事故。
所以我给海外优秀区块链团队ICO的建议就是先设定好流通盘比例,然后20%做天使,80%做公募,不做私募。其中20%天使拿到之后,一边做开发,一边做全球路演,线上线下营销齐头并进,收集Token购买意向,后台审核筛选出真正的目标消费者(投资人),然后在达到10倍超额认购之后,借助产品Demo上线的时机开盘公募,把筹码分散给10倍的购买者,每个人10个ETH之内的额度,不满足的消费者自然会去交易所开盘后买。对于一个优质的Token,肯定会有10倍以上的回报,那么交易所贵点儿买也无所谓。不要贪图早期的折扣,直接在一线交易所等着上架后高价买进其实是一种更好的策略。因为一级市场还是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。
一个优质的Token要有自己正常合理的成长速度和轨迹,太快太慢都不是好事,暴涨暴跌都会影响项目的正常发展。就像张学友的演唱会,如果黄牛把票价炒上天,那么早起买票真的想看演唱会的那些粉丝,可能也会动摇,卖掉已经十倍溢价的票,回家看电视,最后演唱会的人就寥寥无几了。本末倒置的项目,最终一定会有人是输家(被割韭菜),也不会成为区块链时代的腾讯、阿里巴巴、Google、Facebook和Amazon。只会成为历史短暂的流星,成为投机者的赚钱工具,最后留下团队受尽职责(甚至被韭菜唾骂和追杀)。
所以我认为2018年还是基础设施年,我们期待EOS为代表的区块链3.0基础设施的上线,期待去中心化交易所,期待跨链协议,期待更好用的钱包,期待更多的区块链人才,期待大量的Old money进入区块链行业。虽然我们知道最终互联网胜出的是腾讯为代表的超级应用,因为自带流量,自带消费场景。但是眼下的重点还是修缮基础设施。而且从商业模式来看,公有链和协议层的Token本质上是生态币,可以跟比特币等一样被归类为Coin,衡量他们价值的标准跟衡量一个国家一样,他们是事实上的数字王国,拥有总量严格恒定的Currency,称之为CryptoCurrency,随着进入的移民和创业者越来越多,他们的Coin自然会涨价,最终他们的区块链生产总值(类似于GDP)要跟流通Coin价值趋于相同。所以公有链的创始人也要像国家领袖一样具备生态领导能力,社区领导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