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HASHKFK
BETHASH官方网站(访问: hash.cyou 领取999USDT)
农民丰收节,是农民自己的节日,农民是主角、主体、主力。自始至终让农民站C位,以农民为中心,这是大原则、大逻辑。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,少数地方出现了政府大包大揽、基层干部代替农民做主的现象,根本原因就是忘记了农村各项工作都必须相信农民、依靠农民,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农民这个大道理,忽视了农民是主体、主力这个大前提。在去年丰收节的主场活动中,我们欣喜地看到,登台启动按钮的不再是领导干部,而是清一色的农民、老乡,一个简单的改变,意义深远。
从这个维度观察,丰收节也是一个“美育节”,它点燃人们的激情,激发人们的创造力,激励人们求知求乐、向善向美。丰收节是家乡美的呈现,让游子思乡情更浓,爱乡情更切,更燃归乡情。它又是传递美的载体,线上线下观者云集,原来不知名的乡土特产,一下子名震四方;原来身有绝活的土老帽火爆出圈。它传递的是信息,点燃的是激情,带起的是经济,塑造的是文化。丰收节虽一年办一次,但一次美一年,节庆留下了余韵回响。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。向美而生,才能生生不息。
丰收节应“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、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。”目前,我国已有10%的农业科技成果领跑世界,39%的农业科技成果与世界处于并跑状态。无人机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智能种子智造、激光除草等一大批先进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,正让传统农业插上现代化的翅膀,展翅高飞。丰收节应充分展示这些成就,让全社会明白,农业文明及时注入现代文明的各种元素,就是与城市文明、工业文明一样,都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。只有校正二元文化的偏见,农业文明才能重塑尊严,城市乡村才能融合发展,这是普天同庆的社会基础。
初始阶段需培育“星星之火”,寻找热心人、领头人,像吉林延边的“农耕记忆馆”,每月组织有经验的老农讲种地故事;中期要“添柴加薪”,浙江安吉政府助力的“二十四节气村晚”坚持五年后,现在村民自己排节目单;最终要“实现自燃”,像安徽小岗村的“丰收月”最初靠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,如今变成村民自发的“保留节目”。从官方主推到百姓自觉,是一个渐变的过程,只有把握“火候”,适时助力,才能实现从“有为主导”到“无为而治”的境界跃迁。
在物质层面,可借鉴中国传统节日都有的“吃美食”风俗,比如春节吃饺子、端午吃粽子、中秋吃月饼等,丰收节也应打造出一种统一的“吃食”。可在国家和省级层面组织美食家、营养学家以当地当年新产农产品为原料,打造一种时令美食,可取名“十新汇”(十为虚数,意即多种新鲜时令的食材),如供单人食的十新粥、十新饼等,可取名“十新饭”;可供家庭小聚的几菜一汤,可取名“十新餐”等等。名字全国统一,原料因地制宜。从中央到地方可利用现在发达的传媒技术,大造舆论,强力推广,持之以恒,使“十新汇”这一美食像春节饺子、端午粽子、中秋月饼一样,在丰收节里成为家家必备的美食。